生活的哲學與智慧,我一直認為「萬變不離其宗」。
拿「裝修」這件事來說,真的像極了「買衣服」。只有試穿一下,才知道合不合身。而裝修設計,只有入住后,才能夠體驗到是否人性化,是否實用。
所以這也是很多人住進新家之后,會逐漸發現裝修時的一些決定其實是錯誤的。比如在傢俱的選擇上,有些傢俱,勝在了「噱頭」上、「顏值」上,而在實用性上卻一塌糊涂。比如下面這4種傢俱,就是典型的例子。
1、巖板茶幾
不否認巖板的優點,但也要承認它的缺點。
作為裝修界當紅的建材之一,巖板這種材質被廣泛應用在了各種傢俱上,比如巖板餐桌、巖板島臺、巖板櫥柜、巖板茶幾等等。
它的優點是紋理美觀、高端大氣,同時硬度也比較高,手感也不錯。盡管巖板的優點不少,但是它的缺點也不容忽視。其中之一就是成本較高,在定價上更是比普通茶幾多2-3倍。而另外一個缺點則最為致命。那就是「太脆」。
當巖板遇到外力重壓或者是磕碰時,它的雞肋之處就會表現得非常明顯。要麼直接斷裂,要麼裂開一小塊豁口。特別是在運輸環節過程中,如果保護措施不到位,收到貨的時候,巖板可能就損壞了。
當然了,在選擇巖板茶幾的時候,「厚度」這項指標非常關鍵。為了避免踩坑,在挑選的時候,厚度越大,使用過程中「斷裂」的機率越小。另外,如果巖板的厚度小,那就要問問商家是否添加了防護網(背網)。原則上薄的巖板,一定要增加防護網的,以免出現撕裂的情況。
2、按摩椅
被譽為中高產家庭標配的按摩椅,使用久了就會發現它的實用性并不強,而且非常占地方。
由于按摩椅的體積較大,所以無論是客廳還是陽臺,亦或者是臥室,總要占很大一塊面積。特別是在客廳,擺放上之后,視覺上也會顯得比較擁堵。而且它是需要接入22V電源的,所以走線也是關鍵。
另外最為關鍵的是,無論按摩椅的程序有多復雜,有多智能,說到底都是機械按摩。久而久之就會發現按摩的時候非常不人性化。
短時間的按摩,確實能夠帶給我們放松。但是時間一長,就會發現它反復按摩的幾個部分不僅不輕松,反而會有痛感。這其實就是按摩椅的雞肋之處。
其實按摩椅發展這麼多年,到現在在家庭中也不算普及,原因就在這里。而且按摩椅的造價也比價高,五六千以內的按摩椅,功能上更是令人抓狂。
3、吊籃
現在有不少人選擇傢俱,都會參考一些家居博主的擺設。比如陽臺上的吊籃,就是很容易「圈粉」的那一個。然而真正入手之后會發現它逐漸會成為擺設。
每一位女主,都希望擁有更加精致的家居生活,而陽臺吊籃,似乎能夠滿足大家的期待。然而坐上去之后會發現,吊籃的設計完全不符合人體工學,時間一長就會感到腰酸背痛。所以看似小資的體驗,實際上卻一塌糊涂。
除了吊籃之外,如今正在走紅的懶人沙發,實際上也不符合人體工學。剛坐上去后,體驗很舒坦,但是逐漸就會發現它并不適合久坐。所以像這一類傢俱,最好不要投入,畢竟時間一長就會發現它們會變成積灰的集結地。真所謂,扔之可惜,不扔礙眼。
4、跑步機
在健身達人的眼里,跑步機就是跑步機。而在有些人眼里,跑步機是晾衣架,是雜物堆……
作為正在成為居家標配的健身器材,跑步機的普及度真是太高了。但是不可否認的是,每十個家庭當中,至少有一半家庭的跑步機都「閑置」了。要麼充當了晾衣架,要麼充當了雜物間,更有不少人的跑步機直接丟在室內一角,任由其落灰……
實際上,對于這一部分家庭來說,入手跑步機,就等同于交了智商稅。畢竟它的使用頻率太低了。
寫在最后:
當裝修了新房子之后,很多人都希望通過「買買買」來提高家居生活的質量。實際上,真正能夠提高家居生活質量的,不在于物質,而在于對待家居生活的好習慣,在于一個干凈而敞亮的家居環境。(本專題文字原創,部分圖片源于網絡,侵刪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