裝修時,攻略可沒少做,但說句實話,最后搜羅了一大堆,除非記在了腦子里,否則,用的時候零零散散的知識,都找不到在哪了。然后,再重新慌忙搜羅, 費時、費力還不見得方方面面都能顧及到。
真正的「 人間清醒」,只有裝修完畢后。那麼,我就趁著剛裝修完的這股熱火勁兒,總結了非常系統的『 鋪完瓷磚才知道的這12個早知道』。
相信總有一天你能用到,并且,會來 感謝我的!
1、瓷磚還有方向指引
瓷磚背后,其實都有箭頭指引的,鋪貼的時候,一定要按照箭頭所指方向,朝一個方向鋪貼。
圖:a燕子
否則,就會出現如下圖花紋「順拐」的情況。
圖:隨風飛揚
當然,一般的瓦工都知道這個問題,但不排除有些新手瓦工或者粗心瓦工,忽視了箭頭存在的可能。
我想,如果業主早知道這個鋪貼小細節,并向瓦工提醒了,這樣的問題肯定就不會發生。
2、防水還要做邊角加強處理
細致的防水,一定不是統一對待的,像衛生間,馬桶下水管、墻角、地漏周邊,都是漏水爆發點。
如果早知道,邊角防水需要加強處理,入住后的滲水可能,則會更低一點兒。
具體的操作方法是,先用堵漏王處理墻角、管道根部等重點部位,一般情況要刷兩遍,兩遍之間間隔2-4小時,然后晾48小時干透后再進行防水。
細致點的瓦工,刷堵漏王時,還會做一個弧形坡,相當于又做了一個加強處理。而偷懶的瓦工,則會省去堵漏王這一步驟,或者直接刷一遍不等晾干,接著刷防水。
另外,防水也需要刷兩遍,而且防水分剛性防水和柔性防水,要地柔墻剛,地面用柔性防水,同時上翻30公分,防水效果更好。
刷完防水后,要做閉水實驗48小時,實驗完再滿48小時,通風晾干后才能貼磚,否則,后期容易掉磚。
這些細節,只有你懂,他才會按照你的要求去做。
3、瓷磚上還有脫模劑
總能看到誰家瓷磚空鼓了,或者墻磚脫落了的消息,其實有很大一部分原因,是出自瓷磚本身。
瓷磚在燒制過程中,為了方便拆模,后面都會涂刷一層脫模劑,如果你不知道脫模劑的存在,并且沒有及時做處理,那麼下一個脫落的可能就是自己家。
一般的脫模劑分為兩種:一個是粉末狀脫模劑,一個是油蠟狀脫模劑。
具體的分辨方法是:用手摸,掉粉會粘到手上的,就是粉狀脫模劑,而光光滑滑的,則需要進一步滴水實驗,水滴上后呈荷珠效應的,則是油蠟裝脫模劑。
圖:順其自然
而這兩種脫模劑,都是需要清理的:
少量粉末,可以忽視或用濕抹布擦一下,多的則需要用清水搭配鋼絲球擦洗干凈;
油蠟狀脫模劑,因為光滑,會非常嚴重影響瓷磚膠性,一定要清理干凈,具體方法是用水+水泥,和成水泥油清理。
圖:夏至未至
這個細節,在購買瓷磚的時候也可以問清楚,全瓷的瓷磚會好一點,而半瓷的磚,后面都是脫模劑,后期清理時費時、費力還費工時,盡量避免。
4、墻面還要做拉毛處理
做了防水的墻面,不能直接貼磚,得先做拉毛處理,增加粗糙度,從而增加粘合力。否則,粘合力不夠,后期同樣會掉磚。
并且,拉毛時,為了保險起見,最好用瓷磚膠和水泥黃沙混合拉毛,尤其是大磚,一定需要瓷磚膠增加粘合度,
所用的瓷磚膠盡量自己買,施工隊自己帶的膠,會存在舍不得用的情況。
圖:衣酷啦滴絲嘎
另外,拉毛后,還需要噴水養護,至少72小時,讓拉毛與墻面完全貼合后,才能貼磚。
5、貼磚還分「墻壓地」與「地壓墻」
衛生間,一般用墻磚壓地磚的鋪貼方式,一方面是好收口,另一方面則是重要的防水輔助。
圖:李鵬飛
舉個收口例子:如果是地磚壓墻磚,那麼地磚鋪到最后,一定不是正好幾塊磚,就會存在邊角瓷磚切割,只要切割,就會有不公整、崩瓷兒的情況。
而墻壓地,墻面瓷磚從下往上鋪貼,后期需要剪裁的磚,自然而然就會藏在上面的吊頂里,不存在收口不美觀的情況。
然后是防水,墻磚壓地磚時,墻面的滴水會直接流到地磚的釉面上,若是地壓墻的話,則會流入墻地接縫處,進入干灰層。
雖然下面有做防水,但長期直接涉水,畢竟對防水是一種威脅。
6、購買瓷磚還要提醒倒角處理
這個只針對當下最流行的陽角海棠角處理方式,之所以需要提前規劃,
是因為如果買瓷磚時,沒有讓切割好海棠角,現場再讓瓦工切割,部分工人沒有專門的機器,而且手藝參差不齊,瓦工也不愿意切,畢竟承擔著切壞的風險,到時候算誰的?
圖:陳皮
倘若買瓷磚的時候不懂,等貼磚的時候瓦工再告訴你,切割不了,讓你再把瓷磚返回去,或者放棄海棠角,裝明裝陽角條。
這個時候,就只能在費錢折騰與無力妥協中無耐徘徊。
圖:小獅子
另外,不管是瓦工切割還是瓷磚廠家切割,都不建議直接做全切45度,因為,直接的尖角很尖銳,容易刮手,而且后期使用中容易崩瓷兒。
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留倒角2mm,后期美縫后,與瓷磚縫隙一致,更美觀。
7、瓷磚還要留縫
倘若瓷磚鋪貼時不留縫,直接頂住鋪貼,那麼瓷磚就沒有熱脹冷縮的延伸空間,后期使用中,會導致四角翹起,空鼓等情況。
部分瓷磚還會因為質量不好,還會造成拼接處不平整的情況。
正確的鋪貼方法是留2-2.5mm縫隙,這個可以根據個人喜好。
大多數會留2mm的縫隙,后期不管是美縫還是環氧彩砂,縫隙存在感更小,視覺統一感更強。
圖:hurt家裝日記
當然,還有必不可少額一步就是清縫,在貼完瓷磚后,一定要提醒瓦工隨手進行縫隙清理。
否則,等美縫時才想起清理,水泥已經干透在縫隙里,得借助專業工具才能清理,且得冒著崩瓷的風險。
8、門套在瓦工階段就得確定
一般情況下,不告訴瓦工門套的確定方案,默認的操作方式是,門框處不貼磚,因為雙包套的門不需要貼磚。
一般的木門,都是雙包套,而部分人家會給衛生間做金屬+長虹玻璃門,而這類型的門一般都是單邊門套。
倘若不提前告訴瓦工,把門內側的磚也要鋪貼好,等裝門的時候才發現沒貼磚,返工是小,耽誤時間是大。
9、地漏預留得提前和瓦工溝通
有的人可能會覺得,地漏麼,只要下水通暢就行了,至于師傅咋預留,都無所謂。
圖:九菜
但你要清楚的是,同樣的地漏款式,你強調與不強調,師傅做出來的效果有可能截然不同。
溝通的目的,一方面是方便師傅根據款式留坡度、位置,另一方面,則是鋪貼效果的碰撞。
圖:諸葛暗
如果不要求地漏居中,那麼極有可能,出來就是如上圖,歪歪扭扭的樣子。
除此之外,還應注意,裝好后要做排水試驗,以免后期入住后才發現地漏是堵的。
10、墻面地面最好對縫
這個一定是為了美觀主動要求的,否則,默認就是不對縫。
甚至要求了,也有部分師傅會拒絕的,或者跟你商量做2面對,不做4面對,從而降低他的鋪貼難度。
其實,對縫與不對縫,就是美觀度的區別,為了美觀,最好還是對上縫,或者至少保證沒有被浴室柜、馬桶遮擋住的地方對上縫。
當然,這里面有一個特殊存在,就是墻地不同磚,像地面鋪設是小花磚,抓人的色彩會忽視掉縫隙的不完美。
11、貼完瓷磚就得加上保護膜
貼完瓷磚后,一定要第一時間先打掃衛生,然后用專門的瓷磚保護膜保護起來。
別問我怎麼知道,說多了都是淚。
圖:小蘑菇
并且別想著用紙箱等隨手拉到的免費保護措施,基本沒有保護作用,且跑躥,遇到小石子,瞬間劃傷地板,況且專門的地面保護膜也就2-3塊錢一平。
在挑選地面保護膜時,一定要選擇有厚度的,踩在上面有彈性,東西掉落也能有個緩沖,接縫處再用專門的不粘膠帶貼起來。
這個是絕對是裝修中最值得做的保護措施,一般好一點的裝修公司會自帶,提前問清楚,沒有的話,再自己買。
12、水電走位得標注
水電走位標注,看似非常小的細節,可正是這種可有可無的存在,冷不丁兒的就給你出個啥意外,后期后悔都來不及。
所以,鋪完瓷磚后,一定要求裝修公司做水電走位標識,然后自己拍照留存,后期進任何家電,需要打孔,對著走位標識,以免打穿水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