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轉眼又到了空調銷售的旺季,每年春末夏初的時候,也是新款空調集中上新的階段。今年買空調,和往年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呢?
簡單來說:3種新功能變得完善且成熟,是今年旗艦產品的「寵兒」。另外兩種款式,今年已經沒有了新品,恐怕等待它們的,只能是淘汰了。
3種功能成為「新寵」
「功能1」新風
2018年,第一台新風空調面世。到了今年,才正式走向成熟。
所謂「新風空調」,指的是它既是空調,又是新風系統。空調能制冷制熱,新風系統能改善室內空氣品質(換氣+凈化)。
但今年以前的新風空調,其實并不推薦。主要有三大缺陷:
①新風管道太粗了,預留的空調孔穿不過去。要麼再打一個孔,要麼進行擴孔。
②新風的風量不夠,所謂「新風」功能,開與不開的區別并不大(至少人感覺不出來)。
③新風功能不能獨立開啟,需要依附于空調的風機,春秋這種最需要新風的季節沒法用。
這三個問題,近兩年都已經逐一被攻克了。現在的新風空調,絲毫不比新風系統差了。開空調換氣不方便,可以考慮買一台新風空調。
「功能2」無風
2015年,第一台無風空調面世。那之后,「無風」的方式不斷革新。
所謂「無風」,指的是站在空調前面感覺不到空調風。被空調直吹不健康,所以現在幾乎每台空調都帶有「無風」功能。但實現「無風」的方式,卻可以分為三種:
第一種叫「防直吹」,顧名思義,就是通過改變風向的方式,防止空調出風口吹人。這種空調的出風口可以旋轉到一個詭異的角度,只吹墻角不吹人。
「防直吹」功能的成本最低,往往應用在入門級空調上。至于效果嘛,只能說是聊勝于無。
第二種叫「柔風感」,說白了就是讓空調風變得更加柔和。站在空調前面,感覺到的是「清風拂面」,而不是又冷又沖的風。
「柔風感」功能是改良了風機,搭配變頻技術,讓出風量變小、出風溫度提高。
第三種叫「無風感」,是效果最好、成本最高的一種方式。站在這種空調面前,就像站在一堆冰塊面前一樣。能感覺到面前有陣陣涼意,卻感覺不到風。
「無風感」是在出風口墻面又做了一個面罩,這個面罩上有很多小孔。風經過小孔后,就會被打散,無法再「吹」出來。
選購時,可以根據預算進行選擇。預算4000元以上,首選無風感空調。預算2500元以上,要考慮柔風感空調。預算不足2500元,要求空調至少帶有防直吹功能。
「功能3」自清潔
2015年,第一台自清潔空調出現了。到今天,自清潔技術已經非常有保障。
以前每年臨近夏天,都能在網上看到一些科普,教我們怎麼清潔空調濾網。濾網臟了,不僅影響空調壽命,還會影響室內空氣品質。
但其實只清理濾網是不夠的,還需要清理蒸發器。而普通人,是很難自行清理蒸發器的。
于是自清潔空調就出現了,空調自動進行濾網、蒸發器、管道的清理。我們只需要按下遙控器上的按鍵,再等上5~30分鐘即可。
曾經的空調自清潔效果比較差,如今經過改良,已經非常完善了。
空調自清潔,簡單來說分為5步:凝露結水-快速結霜-化霜清潔-烘干-58°C殺菌。新風空調,甚至帶有新風部分的自清潔功能。
現在自清潔功能的成本已經降到很低了,很多一兩千元的空調都帶自清潔功能。所以今天再買空調,建議一定要選個帶「自清潔」功能的,真的很好用。
PS:以前每年夏天剛開空調的時候,吹出來的風都帶有一股霉味。開啟自清潔功能后,這股霉味就沒有了。
2種款式即將淘汰
「款式1」定頻
空調分定頻和變頻,二者的區別是:定頻空調的壓縮機功率是固定的,壓縮機運行就開始制冷,溫度達到后壓縮機停止運行等待升溫后再次開啟。變頻空調的壓縮機功率是可變的,室溫降下來以后壓縮機小功率運行,維持室內的低溫。
二者相比,變頻空調的優勢更大:
①省電、靜音;
②直吹沒那麼冷;
③室內溫度恒定(不會忽冷忽熱)。
但前些年因為技術的關系,變頻空調總是被人詬病價格高、故障多等。現在變頻技術越來越完善,想買定頻空調反而需要費一番力氣——因為空調市場,幾乎已經被變頻空調完全占據了。
「款式2」方形柜機
柜機空調,當年常見方形的,現在則更多的是圓柱形。圓柱形柜機空調有一個巨大優勢:節省空間!在今天這個房屋面積越來越不夠用的時代,這份優勢簡直太重要了。
前些年,方形柜機還有出風口的優勢:
圓柱形空調的出風口是長條形的,上下貫穿。好處是出風量大,室內降溫速度快。但缺點就是人「無處可藏」,無論你站在哪,幾乎都能被空調風直吹到。
而方形柜機的出風口,都集中在頂部。只要把出風方向調整到「朝上」,基本上就能避免直吹。
近些年圓柱形空調進行了升級,也推出了只有上方帶出風口的空調。再加上「無風」功能的普及,方形空調就連最后一塊陣地也丟掉了。
所以如果你是為了省電、快速降溫,就買普通圓柱形空調;如果你是為了避免直吹,可以選上出風口的圓柱形空調,或者帶「無風感」功能的圓柱形空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