斷舍離失敗多次,終于發現6大收納雷點,90%的人沒做好,照樣顯亂

斷舍離后的家還是一團亂

究竟哪里做錯了?

圖片來源/INS©esse_online

自從斷舍離流行以來,相信不少人都有嘗試過,一次把家中堆積的物品整理丟掉,但過了一陣子,家里又故態復萌,回到亂糟糟的模樣。

公文包、書包隨手放桌上、沙發堆滿衣服、地面到處都是小孩的玩具。

圖片來源/INS©omai_kurashi

其實斷舍離只是收納的第一步,從丟棄物品到整理,中間有許多要克服的收納雷點,這些習慣沒改,即便斷舍離做再多次,也照樣臟亂。

今天就來歸納有哪些踩雷的收納習慣,大家別再犯了阿。

1. 犯了拖延癥

整理收納是件苦差事,不少人都覺得麻煩懶得立即處理,因此經常犯了拖延癥,像是一回家外套直接丟沙發,想著等會再掛起來,新買的生活備品找不到地方收納,隨手放桌上,過幾天再收就好了。

到了最后,東西越積越多,家里越來越亂,反而要花更大的時間與力氣開始整理,你就會覺得特別心累。

圖片來源/INS©omai_kurashi

建議最好養成即時處理的習慣,像是從超市采買回家后,就立即分類收納,物品用完就放回原位,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管理家中的收納空間,而且還能維持動力。

圖片來源/INS©esse_online

或是設定一定時間的收納,像是只做2分鐘的整理,把堆在桌上的物品收好,只疊10分鐘的衣服。通過降低行動的門檻,一件件把要完成的事情做完,就能減少拖延的情形,家中自然不會太亂。

圖片來源/INS©esse_online

2. 過度惜物扔不掉

有時斷舍離失敗的原因在于,很難割舍一些使用頻率低的物品,覺得東西沒有壞、未來可能會用得上,因此又保留下來放在家里占空間。

圖片來源/INS©esse_online

這些難以割舍的物品不妨通通放到同個箱子,并設定放置時間,半年或一年都沒有用到就整箱丟掉,也不要再拿出來一一檢視,以免看了就放不了手。

圖片來源/INS©esse_online

3. 獨自進行斷舍離

若你獨自進行斷舍離,而家人沒有一起配合,即便成功清理很多雜物,其他家人仍然可能買了不需要的物品、東西亂放制造凌亂。

圖片來源/INS©yumeco__home

因此在進行斷舍離時,建議全家一起操作,讓大家了解實際上沒用到的物品有多少,同時建立共同的收納規則,家人分工合作之余,也能有所依循,管理家務更便利。

圖片來源/INS©asense_architecture

4. 沒有建立系統化的收納

斷舍離只是整理的第一步,更重要的是,如何好好收納剩下的物品,想要避免雜亂,應該要建立收納系統。

圖片來源/INS©yu.i_home

1. 每個物品都有固定的收納位置

每次收納最大的麻煩就是不曉得收在哪兒,最后只能隨意擱置,建議要幫物品找到專屬的收納位置。

圖片來源/INS©e__yee

2. 細分收納空間

別以為各種物品通通塞進抽屜、柜子就完事,物品要經過分類收納,能利用隔板或收納盒細分,讓一個位置只收納一件物品,方便歸位避免混淆。

圖片來源/INS©mari____home

3. 在抽屜或收納盒做標記

為了更快找到需要的物品,可以在每個抽屜或儲物箱貼上標記分類,減少翻找的時間。

圖片來源/INS©eunjin_1225

5. 盲目購物或囤貨

如果你經常愛囤貨、搶折扣,盲目購買大量物品,即便進行了一次成功的斷舍離,你的家也很容易又亂起來,怎麼丟都整理不完。在購物前不妨依照下列的準則,相信能起到一定程度的控管。

1. 盡量購買「需要」的物品,而不是「想要」的

斷舍離的重點除了丟東西,也能讓你看到家中原來囤積不少無用物品,因此在下手購買前,厘清這件物品是「想要」還是「需要」。

有時候只是為了攀比、趕流行,別人都有我也要的心態,腦子一熱就把無用的物品買回家,不僅浪費錢又占空間。

2. 堅持一進一出

若真的想買,不妨確立一進一出的原則,買一件就丟一件,能有效管理物品數量,不會過度暴增,也能避免收納空間不夠用。

圖片來源/INS©esse_online

6. 過度追求斷舍離,失去生活平衡

雖然提倡斷舍離,但也不要過份舍棄物品,反倒讓生活變得不方便,無法滿足自己的需求,可能更容易形成反撲,像是產生情緒性的消費,或是與家人沖突,一人要丟東西,另一人想留,而起了口角。

圖片來源/INS©omai_kurashi

過于嚴苛的標準容易失去生活平衡,不妨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舍棄,找到合適的平衡點,做到讓自己覺得舒適不逼迫的斷舍離。

圖片來源/INS©esse_online

在養成斷舍離的習慣前,總會經歷一段陣痛期,建議在不追求過度極簡的原則下,依照自己的生活方式與需求進行調整,才能長久維持。

用戶評論

2023/5/30 9:01:32